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7|回复: 11

[原创]昭妃-第十回 康熙帝恩深委重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3 03: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回 康熙帝恩深委重托


昭妃陪着康熙写字,半晌,忽听他说道:“如今倒正有一件事要拜托你呢。”昭妃正在暗自寻思康熙才刚说父亲的话是指什么,忽见他瞧着自己,倒一时没听清说些什么,便只好亲自端起御用的茶杯送到康熙手边道“皇上喝口茶吧。”康熙搁下笔接过昭妃送来的杯子喝了一口,指着杯子道:“这是前些天岭南特贡上的茶叶,我尝着好,透着清香,份外醒脑的,想着你平日里爱读书,正适合饮这个,故前几日差了人特往你宫中送去,还没问你尝了如何?”昭妃福了一福,回道:“谢皇上赏,我尝着也好。”康熙亲自掺起她说“你若喜欢我便再叫人送去。”昭妃笑道:“奴才可当不起皇上这样重赏。”康熙抚手笑说:“自然不白赏了你,你喝了朕的茶,便不好推了朕的差事。”昭妃为人素来大方不拘谨,又因其学问了得,倒常与康熙一道吟诗作画或琴棋相约,除了君臣之礼、儿女之情外,更添了些知音的味道,此时见康熙有打趣之意,也不接话,只扭头佯装不悦:“皇上分明就是唤我来使唤,又说什么赏茶啊,倒显得我轻狂,需得要得了好处才肯听主子派呢。”一席话说的康熙伏案大笑,连说:“满宫里也就你敢拿朕闲磕牙,真真一张利嘴,讲出来的话倒又教人驳不得呢。”说笑了一阵,又拉过昭妃正色说道:“眼下却是有一件事要托付你,若办好了,少不得你一个重赏。”


昭妃见康熙神色有变,知道他必是有了为难的事情,不再说笑,忙说道:“听皇上吩咐。”康熙点头,想了一想,慢慢说道:“近日皇太后身子不好,你可知道。”昭妃听得一惊,心想:这事宫中早已私下里传的沸沸扬扬,是个什么缘故众人心知肚明,这会子皇上问起来,倒叫我难以作答。自然这事情皆因其木格而起,皇太后是一心要给她早定个名份,偏偏这其木格性子娇又仗着皇太后庇护很不把后宫中人放在眼里,皇上对她向来不悦,又不好当面驳了皇太后,故而只是拖延。太皇太后看在眼里也两难,这才僵持到如今这个局面。康熙见昭妃默默不语,知道她不便议论,但这事无论如何要有个了解,于是索性敞开了说道:“皇太后最是慈爱护孩子,把其木格娇惯的不堪,偏她又是蒙古科尔沁来的。你是辅政大臣的千金,虽说后宫不论前朝的事,但如今是什么情形不用朕多说,南明、三藩,哪个是省事的。太祖太宗圣明远虑,定下满蒙联姻之策,其中的厉害不用朕多说,岂可为了一个小丫头的事伤了蒙古的心。”


昭妃听了这话不由得大为感念,这一阵宫里宫外不寻常,连额娘都稀松进宫请安。索尼病逝,苏克萨哈获罪,先帝钦定的辅臣唯剩下阿玛与鳌拜。鳌拜的飞扬跋扈她进宫前就有所耳闻,现在更不必说。阿玛身份特殊,因而她平日在宫中也就份外小心,绝不敢有一丝一毫打听朝政的念头。如今皇上竟对自己如此交心,毫无猜疑,果然不枉素日认他是个知己。当下便朗声说道:“皇上英明果敢,必能成就一番伟业,不输尧舜。”

康熙见她眼中含泪,知她与自己同心,也大为感动,叹道:“原本封个妃子也不是难事,皇太后当日接其木格入宫来也为的是待年宫中。只是你素日见惯其木格的狂样,逞得霸王似的,成日里打人骂狗,稍有不顺什么话都骂得出来,哪里像个主位的样子,倘若真封了她,还不越发反了。朕每日忙于国事,一时一刻也不得空,难不成还要与她打擂台。若是闯出什么祸事更是丢了皇家的脸面,于蒙古也不好。因此朕只推说她年纪尚幼,不宜册封,只盼着她长大一些能稍稍知理。如今看来,倒一日更甚一日了。偏皇太后又催的急,连太皇太后都连带着烦心。”昭妃不由得跟着叹气,心想朝务繁重,皇上才刚亲政,哪里能分心烦恼这些事,不由得在心里埋怨其木格不知事理。康熙继而说道:“所谓不读书不知礼嘛,其木格这样岂知不是她素日不读书之过。因此朕便想托了你这事,给她讲讲女四书,或是习字临帖都使得,不盼她做什么学问,只求她明些道理,收了这刁蛮性子。”


昭妃听了这话却由不得犯难,若念在皇上素日对自己的情份上自己也是愿意帮他分忧解难的,只是这件事不仅事涉太后,还牵扯到皇后,皇后乃一宫之主,自己该凡事避让不惹眼的才好,这宫中上下多少挑三窝四、搬弄是非之人,若有一点差错,不只辜负了皇上,更恐闲言闲语不断,想到这里忙跪下仰头回道:“皇上看重奴才,是天大的恩典,只是皇后娘娘统领后宫,奴才不敢越俎代庖。”康熙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她的顾虑,忙命她起身安慰道“前一阵子,太皇太后同朕说要将其木格交给皇后调教,皇后母仪天下,这本是正理,皇后自然应下。但这后宫人多,每日间大小庶务不断,如今又遇着荣嫔初诞小皇子,宫中规矩皇子不奉生母,又是长子,太皇太后便要亲自看护这孩子。皇祖母年事已高,朕如何忍心为了儿孙事再扰她颐养天年,便想着小阿哥满月后送到坤宁宫交由皇后教养,必能周全,这样皇祖母也能安心。其余各等事情再不必说,皇后本就身子欠安,哪里能兼顾这些事。况皇后最是个宽厚明理之人,又素在朕跟前赞你有才德,是她的臂膀。那日朕同皇后说了朕的意思,皇后也觉得好,明儿倘或其木格学成了规矩,朕同皇后一同谢你。至于皇太后那里,你也不用犯难,太皇太后亲自去了宁寿宫,吩咐其木格学规矩,嘱咐了她好些话,又私下跟太后说若是为了其木格好,为了蒙古好,就不可太娇惯她,皇太后现也明白了。往后若是其木格不服你管教,你只管来告诉朕或是皇后,必然不叫你为难。”


昭妃听康熙已如此前后顾虑周全,知道必不能再推辞,便只得应了。康熙大感欣慰,又体谅着说:“也不必叫其木格住你宫里,恐有不便。仍让她随皇太后住宁寿宫,只是每日来你宫中学规矩便好。”昭妃答应了。康熙见了结了一大桩心事,一扫几日郁郁心情。昭妃看着康熙转忧为喜,不由得暗暗下定决心,定不辜负了皇上信任,只是那其木格又怎是个甘心听人劝教的,还不知闹成个什么样子,此为后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7: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里面写到皇太后身边养着两个格格,一个是简亲王的女儿端敏公主,另一个是其木格(后来追封的慧妃)。

 

历史上端敏公主是自幼养育宫中的,这位公主的母亲简亲王福晋是皇太后的亲姐姐,因此端敏公主是皇太后的娘家亲外甥女。这个端敏公主性格非常的跋扈,连她的堂弟康熙都说她与众人不合。

 

历史上的慧妃虽然出自博尔济齐特氏,但她的生父并不居高位,历史上对她的记载也只有待年宫中,早夭,追封慧妃。

 

端敏公主是康熙的堂姐,她再骄横也碍不着什么,总归是要嫁出去的。因此小说中为了情节需要把端敏公主的性格移到了其木格身上,安排其木格养在皇太后身边,深受宠爱,骄横跋扈,而且其木格是待年宫中将来要封妃的,因此才引起康熙的不满和抵触,进而带出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 0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速度好快阿,而且也是带解说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事实上后宫里除了皇后,别的娘娘是不太有机会出头张罗什么事情的。包括帮太后筹备家宴,以及教导格格们,这原本应该都是皇后的职责。我不想写成清穿小说中万能女主角的模式,为了突出主角随意编故事,因此小说里的昭妃必须明白自己的身份,她即使要担任一些“职责”也都是遵了太皇太后、皇帝包括皇后赫舍里氏的命令。

 

小说里设计皇后恰巧生病,使得昭妃不得不出面筹备小阿哥满月宴,这是为了后面的故事做个铺垫。由于昭妃的身份,使得她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闲言闲语,甚至比较尴尬的局面,通过一次家宴她就感觉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康熙托她教导其木格的时候她会说自己不敢越俎代庖。

 

而对于其木格的教导,前面也说了,太皇太后是托付给皇后的,康熙也说了“这原本是正理”,而且康熙也是以自己和皇后的立场来托付昭妃的,才会说“办好了朕和皇后一起谢你”。所以在小说情节上是以皇后拥有了更大的职责,即照料皇长子来作为理由的,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有点牵强,请大家多提建议。

 

至于为什么要设计由昭妃来教导其木格,一是由于历史上的孝昭确实是才女,她有这个能力;二是为了通过这样的安排,为后面昭妃带头的一系列“文化运动”提供可能的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2: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昭妃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那个慧妃的,早有湾湾作家写了那本什么上下两册的,也许是文化素养不同,总觉得那些不像国内作者写的比较适合看。
那个整本看完,都觉得编的太离谱了,很后悔花原价四十几元买了那套书。后来人家借走了,不还了,我也当了了件心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2: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那个整本看完,都觉得编的太离谱了,很后悔花原价四十几元买了那套书。

居然还花钱去买YY小说,在JJ网上看都嫌脏眼,说你什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0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7年闲时无聊么~呵呵,对了想起来了,那书好像叫甚么清宫红尘尽处。真是看了悔得肠子都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1: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觉得皇帝很腹黑,落埋怨的事儿都叫昭妃办了,还跟皇后站一块儿冲好人....

 

小声求教,为什么说孝昭有才?难道就是杨珍的一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孝昭的册谥文中有相关语句,虽然册文都是捡好听的说,不过通过和其他人的册文对比还是能看出一些她的特点,比如孝昭的特点在于“览史披图 既媲徽于彤管 含章蕴美 洵叶吉于黄裳”,相比孝懿的册文上突出说她“鞠育众子”,当然她们三个人的共同特点在于一上来就夸她们出身高贵,册立的时候夸,死了上谥号还夸,果然后宫出身最重要啊。

 

孝昭的文才在清朝前期的宫廷里应该是比较突出的,这里是为了小说情节发挥了这个特点而已。

 

昨天群里好几个人都为昭妃抱不平了,说康熙偏心皇后,唉,可怜的作者明明是最喜欢昭妃的,这不历史上康熙和仁孝有名的恩爱,咱也得表示表示嘛。再说康熙八年皇后就生承祜了,马上皇后就要怀孕了,安心保养,不宜和刁蛮女斗智斗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1 0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就是的,皇上偏心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16 12:47 , Processed in 0.0353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