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2|回复: 4

[转帖]让你泪流满面——康熙56年于病中颁布的诏书(白话文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6 18: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十分健壮,从不知道什么叫生病.今年春天,才得了头晕之症,身体渐显消瘦.秋天时,我行围塞外,蒙古地方水土很好,因而精力渐觉充沛,面容也逐渐丰满起来.每天骑马射箭,都不觉得疲劳.回到北京后,因为皇太后身患重病,我日夜忧劳,头晕之症又不时发作.心中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所以特将你们召至加以面谕.

从来帝王治理天下,没有不把尊敬上天,效法祖先作为首要之事.孝天法祖的主要内容,就是使远近宾服,让人民休养生息,让百姓享受四海之利.而做君主的则要以百姓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体恤群臣,子育万民,在国家没有危险时即注意加以保护,在天下未乱时即不懈孜孜求治.不分日夜,尽心尽力.宽严交相为用,互相补充.施政中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以图国家长治久安.自古以来各朝,以我大清取得天下最为名正言顺.

我太祖太宗起初并无取天下之心,太宗皇帝曾经率兵至北京附近,许多大臣都要求攻而取之,太宗皇帝劝止他们说,明朝和我朝,虽然平素关系不好,而且目下攻之也甚为容易.但是考虑到它是中原之主,因而不忍心攻取.后来流贼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不少臣民纷纷迎我师入关.不得已,我朝才发兵入关,剿灭李自成,入主中原.秦朝末年,项羽其兵反秦,而后,却统一于西汉.起初,汉高祖不过是泗上一个亭长而已.元末,陈友谅等纷纷起兵,后来却统一于明朝.起初明太祖不过是皇觉寺的一个和尚.我朝上靠祖宗福荫,下顺百姓意愿,从而统一了全国.可见,李闯王,张献忠等乱臣贼子起兵作乱,不过是为我朝统一创造条件罢了.

现在我年近七十,在位也已五十多年了.所以如此,实在是上天和祖宗暗加佑护而不是我有什么德行啊!我从幼读书,对于古今道理粗略通晓.大凡帝王各有天命和一定福分,凡应得高寿者不能使之不享高寿,凡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从黄帝甲子年迄今,共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其间称帝者三百多人.但是由于史料湮没,三代之事不可全信.而秦始皇元年迄今,共一千九百六十余年,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十一人.在这两百多个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就数我了.古代哲人一般都不吹嘘自己并适可而止,以保全始终.三代以后,一些帝王在位时间虽长却未留下什么好名声,一些帝王又因寿命太短而不知民间疾苦.我的岁数很大,在位时间又长,不知后世之人对我如何评说.而就目前之事来看,又实在可以使人痛哭流涕.为此,我预先随笔自记,尚且十分担心天下之人不知我的苦衷啊!

自古以来帝王多以死为讳.后人读起他们的遗诏,觉得不像是本人的语气,并不是他们想说的话.这些大多是他们弥留之际,神智皆愦,心腹大臣代笔捉刀所为.我则不然,现在就让你们知道我的肺腑.我在位二十年时,没有想到会活到在位三十年;在位三十年时,没有想到会活到在位四十年现在我已经在位五十七年了.<<尚书 洪范>>篇所载五福,一是高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好德,五是善终.五福之中,以善终列于最后,是因其非常难以达到啊!现在我年近七十,儿子,孙子,曾孙总共一百多个,天下也大致安定,即使未能完全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是几十年来孜孜求治,小心谨慎,从未松懈,数十年如一日.这些,怎么能用劳苦两字简单加以概括啊!不少前代帝王短命而死,史家论及,一般都说他们奢侈腐化,贪于酒色所致.这些都是后代书生随意加以讥讽,以致不少品行优秀的帝王也被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我现在为那些前代帝王说句公道话:他们所以早夭,实在是因为治理天下任务十分繁重,身体无法承受的缘故啊!

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够履行这句话的臣下,只有一个诸葛亮,而作为帝王,肩负至重,无法推卸,哪里是臣下所能比拟的呢?臣下愿做官就可以做官,不愿做官也可挂冠而去,年老退休回家,抱子弄孙,还可以过一段自在生活.而做国君的却没有此等福分,勤苦一生,无从休息.大舜虽称无为而治,但是却于巡幸途中死于苍梧;大禹一生更是忙碌,以致手脚都长了厚茧,最后死在会稽.这样勤政,四处巡幸,不能有一天休息,哪里能说是崇尚无为,清净自持呢?从前人们常说,帝王当抓关键,而不必事事都抓,我以为不然.一件事不谨慎,就会给天下治理造成影响;一会儿不谨慎,也许会造成长期祸患.小事不注意,很可能影响全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6 19:01: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1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我办每件事都细心谨慎,不敢贪图清闲.如果今天留下一两件事不办,明天就多了一两件事.如果明天再图安闲,所积事物会越来越多.而国家事务,件件重要,哪里能拖延不办呢?因而我处理政务,无论大小,即使奏章内有一字错误,也加以改正之后才予发出.处理政务事不敢马虎大意,是我的老习惯.五十多年来,经常是先事防患于未然.四海之内的百姓,普遍对我加以称颂,感戴我的恩德.哪里能只抓大事,不办小事呢?

我自幼身体强壮,能够拉开十五力的硬弓,并能连续射出十三把箭.对用兵征战,我也十分在行,然而平生没有随便杀过一个人.平定三藩,扫定噶尔丹,都是我一手安排.国库帑银,如果不是出兵打仗或者赈济灾民,从不敢随意花费,因为这都是百姓的血汗啊!各处巡狩行宫,也十分朴素,每处花费,不过一二万两银子,和河工建设每次要花三百万两银两相比,不到百分之一.从幼读书,就知道应该戒防酒色,不接近小人,因而到老也没出什么毛病.但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度地伤耗精神,渐觉不及以往.再加上日理万机,都由我一人决定,经常感到心力不济,十分担心意外发生,而自己要说的话说不出来,岂不遗憾.所以我先在神智清晰之际将之一一说出,对自己一生为人行事加以总结,岂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凡人有生就有死,这是符合圣贤之道的大道理,并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近来我身体多病,心神恍惚,身体十分疲惫,起卧行走如无人扶持就感到困难.当年我的志向是以天下为己任,并想做到生命不息,奋进不已.现在我身患重病,怔忡健忘,心中十分害怕处理事物时以是为非,办错了事.我已为治理天下耗尽了心血.现在身体不好,吃的少,事情多,哪里能活多久?再加上天下承平已久,人习宴安,说不定哪一天国家要出大乱子.那时,我即使心有余也恐力不足,无法振作,而呻吟床榻,就是死了也感到遗憾.

从前梁武帝也是个创业英雄,但至晚年为侯景所逼,最后死于台城.隋文帝也是个开创之主,但由于不知他的儿子杨广的品行,最后不得善终.又如历史上不少弑君先例,如服食毒饼,烛影斧声,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觉,从而对国计民生产生了巨大危害.从前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如此大事,不自己做主,而是问 计于人.我一看到这些,就替他们感到耻辱.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奸小之辈,企图在我病危之际,废立自专,以期捞取荣华富贵,只要我一息尚存,是决不肯放过这些家伙的.

我虽身为帝王,但是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没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因而从八岁即位,至今五十七年,从来不许别人妄言符瑞祯祥.至于史册所载什么景星,庆云,麟凤,灵芝之类,以及于殿前焚珠玉,天书降于庭,更都是欺世之谈,我所不取,只是实实在在地处理国家政务而已.近来臣下奏请建立储君,分理国事,无非都是怕我死去.死生是人之常情,我并不忌讳,只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人之手.十年以来,我将自己一生为人行事,所思所想,都亲笔书写,严加封存,至今尚未写完.像立储这样的大事,我哪里会忘记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6 19:12: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6 1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文言文版的吗?文章强调“语忌真,意忌浅,脉忌露”,相信文言文一定更有韵味和气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7 0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許文言文会較含蓄, 感到更婉惜

真心支持老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3 19: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考虑到它是中原之主,因而不忍心攻取.后来流贼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不少臣民纷纷迎我师入关.不得已,我朝才发兵入关,剿灭李自成,入主中原.

“不得已”好个“不得已”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17 03:03 , Processed in 0.0231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