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帖子以前看的时候总觉得出现在脑海里的是唐国强和一个读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所感受的老十三
看着他们的画像,再看看他们的对话,这兄弟俩可真好
.......
有点无语..
但是之前就听说了,雍正喜欢在奏折上开玩笑
史学家都说读雍正的奏折很有意思....
十三死后雍正在安慰他大臣奏折上的朱批
1、岳钟琪 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朱批:怡亲王仙逝,朕之痛惜苦衷实非墨之能谕,朕方寸既乱而兼乏枢机运筹之助,大兵进剿所关甚巨,旨命大学士等密谕卿知外,俟来使谴过军营,得十月间卿至京再加面谕,另有倍细商酌之谕。(从此大兵暂停进剿) 岳钟琪 八年六月 朱批:尚复有何谕也,卿到京见面有旨。 2、田文镜 八年五月十七日 朱批:朕实无可批谕也。 3、李卫 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朱批:朕之苦衷非笔墨之能谕出者,谕廷臣之旨甚明晰,想卿亦得闻矣。不必为朕系念,朕非不明轻重,不能体贤弟仙灵之主也,朕之四月间甚觉违和,今已痊愈矣。 4、年希尧 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朱批:应尽心者 年希尧 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朱批:在你应当的,但此非报你恩王之道。能勉励一生,不负朕贤弟保全教导成就你的颜面方是。 5、山西巡抚石麟 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朱批:汝乃朕弟举用之人,汝此生若少负朕仙逝贤弟,丢朕用人颜面,不但朕加倍处分,想天理亦未必容汝也。竭力勉之,一生志之。 6、陕西总督查郎阿,西安巡抚武格 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朱批:朕之苦衷何待言谕,屡次谕廷臣之旨甚析,想汝等亦皆得知矣。汝二人皆吾贤弟训诲玉成保荐提拔之人,汝二人若此生不勉励做一完全之人以报朕弟,若少负朕擢用之恩,何颜对朕弟仙灵于天上,时时扪心自问,少有欺诈不实,存心不公,贪婪不法,趋利避害之念起,即当存莫负怡亲王五字,则胜汝等目下之悲思,而吾弟亦必含笑于逍遥也。垂泪书谕,不必为朕系念,朕非不明轻重,不能体贤弟仙灵之主也,朕之四月间甚觉违和,今已安矣。勉之勉之,钦此。 7、四川巡抚宪德 八年六月十三日 朱批:欣慰朕怀但勉公忠,内外臣工皆能如吾弟居心,不恳宽朕之心,而亦自完矣。朕复何悲惜之,省似此浮言,何益! 点评:十三去世后大部分督抚大臣都有上折表态,甚至有人上了两三道。雍正对其中部分加以朱批,在此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从这些朱批的内容上来看,雍正在十三死后的心境变化大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雍正大为震悼,心情坏到了极处,再加上他自己身体不好,基本属于方寸大乱,整个八年五月都是如此(岳钟琪的第一份奏折到京应该是在五月底),以至连西北进军都受到了影响,暂时停止进剿。他一天n道谕旨,都是在回忆小十三。第二阶段雍正已经基本恢复理智状态,开始利用十三对他的最后贡献:树立精神榜样。用岳钟琪的话就叫做:“以天潢之硕彦,做臣道之师资”。到处说你是怡亲王举荐的(这些人很多不知道自己是十三推荐的,比如查郎阿,也不知道小四说的是真的假的),要向怡亲王学习,云云。加大宣传力度,把他表扬十三的二十多道谕旨按级别下发,要大家表态。第三个阶段,小四意识到十三去世的最大危险是他的执政理念再没有一个既有理论水平,又有行政经验,又万分了解他,又有中枢地位和至高威信的人去继承传达了,小四这时候陷入了最大的苦恼之中,他开始寄希望于鄂尔泰,于是有了那封《云南总督鄂尔泰奏报奉到谕示知悉圣主痊愈敬申愚忱折》(洗桐好象录过),即使这样他还在对封疆大臣隐瞒病情,想想一个强势的人,在垂危之际还要逞强如此,防备之心令人胆寒,孤寡之境令人心痛。 或许很多人觉得小四对十三、十三对小四是纯政治利用。他们确实是政治联盟,甚至是政治共同体,但这种毫不避人耳目的,自始至终的“政治利用”也太令人费解了。从这些朱批来看,后期却有宣传工具的意思,但那一句“朕实无可批谕也。”也实在令我不知如何用政治去解释——尽管我是最相信政治和理性的。最后只有一句话:他们之间是有人性最最真挚的,透过血缘,面对共同理想和事业的情谊的。
尽量发胖,愉快而回
= =||||||||||||||||||||||
这句话笑了我半天
四同学太逗了..想想十三拿回折子以后看到回批的样子
嘿嘿..
四同学不愧是传说中的冷笑话高手
有些话真的好幽默呀``
让人感到亲切与温暖``
还是坚信四和十三之间是有很深的手足之情的,四基本上是寡情之人,但对十三的情谊也算是九子夺嫡至雍正年间难得的温暖了吧……
PS:看到那句“尽量发胖,愉快而回”,心里暴汗……好强的冷笑话啊,真想看看老四和老十三写这些话的样,没准是面上一本正经心里都笑翻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2 17:52 , Processed in 0.0351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